進入新雪季,我省各地紛紛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推出豐富多彩的冰雪活動和產品,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滑雪體驗。圖為在撫松縣的長白山華美圣地度假區,小朋友們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滑雪。 本報記者 丁研 攝
鎮賚縣依托大河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現代農業企業,通過鹽堿地改良,水肥一體化、密植、一噴多促等先進種植技術推廣,為當地增加了大量優質耕地資源。圖為無人機在大河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水稻種植基地內進行田間管理作業。 (資料圖片)
撫松縣萬良鎮打造“參鄉匯客廳”平臺,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便企服務,全力擦亮萬良人參特色產業小鎮的“金字招牌”。圖為工作人員正在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本報記者 丁研 攝
吉林化纖集團不斷優化用能結構,提升能源效率,全面推進生產線智能化升級。圖為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 丁研 攝
長太高速公路項目整條線路穿過世界著名的“黃金玉米帶”、我國大型商品糧和油料基地,并輻射內蒙古東部通遼市、興安盟等多個旗縣。它的建成將直接帶動長春、松原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資料圖片)
位于長春市九臺區的楚天華通醫藥設備有限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不僅在傳統制藥用水系統、配液系統等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還積極拓展新的產品線,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產品體系。 本報記者 丁研 攝
2024年7月13日,第二十一屆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在長春市東北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圖為一汽紅旗展臺的景象。 本報記者 潘碩 攝
奮勇爭先行致遠,策馬揚鞭又一程。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一年間,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任,以“率先突破行動”為牽引,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邁出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
這一年,我省糧食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達到853.2億斤,首次跨上850億斤臺階;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大關,達到5008公里;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風光裝機容量突破2100萬千瓦;雪季里,省內各大雪場人頭攢動,旅游景區訂單量大幅攀升;中國一汽全面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動力電池首入山海關;全球首輛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中車長客試跑成功;“最美邊境公路”G331,帶動農文旅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和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實現“一通達百通”……
從一域到全局,這一年的“吉林答卷”亮點多、分量足。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民生保障扎實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成效。
看農業
糧食增產 人參“出圈”
全省糧食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總產首次跨上850億斤臺階,連續4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
產量連年創新高,是吉林作為農業大省和糧食大省,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好的答卷。
2024年秋收時節,廣袤田野一片金黃,飽滿的稻穗“笑”彎“腰肢”,橙黃的玉米顆粒飽滿,豐收的喜悅充溢老鄉們的心間。
在種糧這件事上,吉林始終自我加壓:2024年,我省以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發展方向,將糧食生產擺在突出位置,系統謀劃,狠抓落實,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逐季節、逐環節穩步推進各項措施落實,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北緯40—46度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水稻帶,也是世界著名的優質粳米產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重如沙、亮如玉、溢馨香、湯如乳”的吉林大米。
突出優勢,我省全面推進吉林大米品牌建設,開展分級分類工作,遴選出第一批100款吉林大米名錄產品。全省實現大米全程可追溯企業達172戶。
除了吉林大米品牌打造不斷升級,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建設也在快速推進,全省出臺了《關于加強鮮食玉米品牌建設加快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鮮食玉米產業正逐步成為農民增收、企業創效的“黃金”產業。
與此同時,作為吉林最具優勢特色、最有發展潛力的富民產業,吉林人參從種植到精深加工提升再到全產業鏈布局,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做到貨真價實、優質優價,持續擦亮長白山人參“金字招牌”。
深冬時節,巍巍長白山,銀裝素裹。充沛的降水、肥沃的土壤、高海拔的地形,構成了人參生長的理想之地。
2024年7月10日至11日,省委書記黃強在通化市、白山市調研時強調,要舉全省之力,從源頭抓起,引導行業自律,更好培育維護人參品牌,真正把長白山人參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短短5個多月,省委新一屆班子聚焦人參產業,省委主要領導“踏破鐵鞋”謀發展,多地多部門“勢如破竹”快發展,吉林人參從“大破大立”、難點堵點“各個擊破”到“乘風破浪”、吉參南下“出海”,“百草之王”正在開啟榮耀之旅。
以2024年11月下旬為例,吉參一路南下,贏得滿堂彩——
11月20日,吉林長白山野山參推介會暨吉林省野山參體驗中心館在杭州揭幕;
11月23日,吉林·長白山人參主題展館在南寧第二屆世界林木業大會上精彩亮相;
11月28日,在廣州開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長白山人參更成為搶眼亮點;
11月29日,吉粵省際合作名特優新農產品灣區推介會在廣州召開,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馬洪濤圍繞發展壯大人參等產業作了發言,胡潤百富董事長胡潤作吉林人參品牌建設國際化營銷主題演講……
吉林人參,正強勢“出圈”!
看工業
韌性增強 結構優化
工業是經濟發展“壓艙石”,具有“頂梁柱”意義。2024年,全省汽車、石化等傳統產業轉型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來到“汽車城”長春,一股發展汽車產業的熱忱撲面而來——
無人物流車在廠區“自由”行駛,生產設備適時“匯報”運轉狀態,機械手臂精準運行……在一汽紅旗制造中心繁榮工廠全自動化生產線上,一個個汽車零部件有序銜接、組裝,僅54秒,一輛紅旗車快速下線,智能汽車工廠的“新智密碼”在這里展露無遺。
一聲令下,一輛新能源轎車呼嘯著撞向障礙物。“砰”的一聲巨響,電池安全性能的測試數據、影像等資料已在后臺顯示。類似試驗,在中國一汽科技創新基地的新能源整車碰撞實驗室里,一年要做200多次試驗。
而在2024年年中,一批全新的動力電池從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送至一汽紅旗蔚山工廠。經過前期數次小批量產品檢測、試裝后,這款“吉林制造”的動力電池正式用于裝配紅旗新型EH7新能源轎車。標志著動力電池首入山海關。
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關鍵期,中國一汽全面進軍新能源汽車,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五智”(智聯、智艙、智駕、智算、智能底盤)關鍵技術上實現一系列開創性突破,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汽車產業是我省工業體系的“壓艙石”,也是當下我省工業生產穩步增長的縮影。
裝備制造業成果頗為喜人——
中車長客成功研發全球首輛氫能源市域列車的同時,同樣由其自主研發的單軌捷運系統車輛于2024年11月正式下線,這是全球首個采用跨座式單軌的全自動運行旅客捷運系統項目,開拓了機場捷運新模式;
“吉林一號”在軌衛星已達117顆。
石化產業持續“減油增化”——
原油加工能力每年98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每年85萬噸;煉油、乙烯、丙烯、碳四、燃料乙醇、精細化工六條生產線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在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領先的產業規模、強大的科創實力、健全的產業鏈條以及“數智化”生產體系、“高精尖”產品,每一樣都將“高質量發展”這個要求做到了具象化;
而在吉林化纖集團,年產15萬噸原絲等重大項目陸續投產達效,企業生產的碳纖維原絲,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90%以上。
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高速增長——
海譜潤斯、新產業、禹衡光學、奧來德等企業產品訂單量大幅提升,松原正泰光伏組件、吉林叁吉PCB線路板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長春光電信息產業園、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等重點園區產業集聚態勢初顯。
看消費
市場穩定 文旅火熱
眼下的吉林,要說最熱門的產業,當屬冰雪。
冰天雪地給了吉林特有的顏色。盤活寒地資源,重構冰雪格局,吉林人成勢于心中,落子在當下。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屆世界寒地冰雪經濟大會在江城吉林舉辦。
17個國家的使領館外交使節、商協會代表,41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知名企業負責人共聚一堂,以冰雪為媒,了解吉林、感知吉林,為加快我省寒地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4年12月12日,我省出臺《關于推動吉林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突出要求“冰雪+”融合要更加廣泛。除了“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裝備”等核心冰雪產業,還部署了冰雪教育、冰雪商貿、冰雪科創、冰雪人才等一系列“冰雪+”重點任務。
吉林發展冰雪產業,自然條件是先發優勢。我們力求用足優勢,用“冰雪+”寫好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這不,在2024年12月21日這一天,有著“雪國列車”美譽的龍井號民俗旅游專列如約而至,一路穿越林海雪原,觀雪后長白山森林雪景,賞北方雪后農田屋舍;感受沿線歷史遺跡,見證歷史發展變遷。
僅僅在這一趟列車上,+文化、+歷史、+民俗,冰雪的融合性不言而喻。
“冰雪+溫泉”,頭頂白雪泡溫泉,感受冰火兩重天是吉林冰雪旅游的特色之一,富含礦物質的長白山聚龍火山溫泉、高鍶溫泉長白山天沐戴斯溫泉;
“冰雪+非遺民俗”,查干薩日祭火儀式、朝鮮族上元節、查干湖冬捕、“長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錦江木屋村等,都是吉林獨特的文化資源;
“冰雪+觀光”,冰雪旅游不但要有可玩性還要有可觀賞性,在已有的長春冰雪新天地的基礎上,吉林將實現冰雪體驗項目縣域全覆蓋,打造“家門口”的冰雪樂園;
“冰雪+交通”,為了讓游客更加便捷地抵達這片滑雪勝地,2024年冬航季,共有31家客貨運航司在長春機場計劃運營136條航線,通航75個城市,長春機場至省內延吉和長白山的定期航班實現常態化運行;
“冰雪+體育”,國際雪聯單板滑雪障礙追逐、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空中技巧3個項目世界杯賽;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2個項目亞洲杯賽……新雪季,一場又一場冰雪國際、國內水平賽事,陸續登陸吉林,激情開賽。
同火熱的冰雪旅游遙相呼應,吉林22℃的夏天,打造出避暑經濟新熱度。
與此同時,“一通百通”的G331吉林段引領自駕旅游新風尚;長春動植物園西游記主題火爆全網;長白山等熱門景區節假日上演人從眾;集安早市成為“早市旅行家”們的新寵;長春54路文旅專列、這有山、延大網紅墻、梅河口東北不夜城等地引得游客爭相打卡;全國人民餐桌上的帝王蟹五分之四從琿春口岸入境,2024年前11個月,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8.1%。
看新質
動能澎湃 活力迸發
搶占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構筑新優勢,2024年,吉林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速催生新質生產力涌流,高質量發展的奮進曲激揚奏響。
放絲、氧化、碳化……伴著設備“奏鳴曲”在吉林化纖集團生產車間回響,一束束碳纖維原絲經過多道生產工序由白變黑,成為新材料中的“黑色黃金”——碳纖維。
據介紹,這種材料直徑僅為頭發絲的十二分之一,含碳量達90%以上,強度卻是鋼的7—9倍。
“一根細絲”的“能量”不止于此。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材料,碳纖維在風電、光伏、無人機、汽車輕量化等領域應用廣泛,吉林化纖高精尖產品“上天下海陸上行”的本領早已聲名遠播。
與新材料同樣漸成優勢的還有新能源。
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用好本地資源稟賦至關重要。我省也順勢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相較于已有一定發展基礎的風電、光伏產業,這幾年,我省將發展眼光放在了前景尤為廣闊的氫能產業上。
氫能,被稱作“21世紀的終極能源”。一年多的時間里,省內一系列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舉措密集出臺;
2024年9月1日起,滿足條件的吉林省籍氫能車輛,免收省內高速費;
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等大項目加緊趕工……
加緊建設能源基地的同時,我省還在努力構建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新能源產業。
伴隨著華能、大唐等能源開發企業,三一集團等能源裝備制造龍頭企業陸續進駐我省,風力發電主機、葉片、塔筒、機艙罩等產品已實現本地化生產。
持續發展固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2024年,我省加大力度向“新”而行,審時度勢挖掘新的發展高地。
低空經濟就是代表之一。
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之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人才優、需求足、品牌響,是我省發展低空經濟的底氣所在。
作為低空經濟產業鏈上的企業,吉林省翼啟飛科技有限公司正忙著在長春凈月高新區選址布設“無人機場”設備,用于巡檢、監測、應急處理,輔助城市精細化管理。
在展示大廳,記者看到各種無人機產品齊聚,科技感十足。據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翼指揮”無人機管理平臺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針對省內農業社會化服務、防災減災、適度規模經營等項目提供了多次服務。
滑翔傘營地建成、無人機監測植保普及、相關人才培育進高校……低空經濟逐漸“飛”進吉林百姓家。新場景、新業態、新動能,低空經濟正激發無限可能,賦能百業千行。
發展新質生產力看吉林,從加緊建設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到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工廠,從謀劃實施的城建項目,到智能尖端的創新科技……
一條條新質生產力的拓進之路正在鋪就,一曲曲高質量發展的奮進曲奏響激蕩……砥礪奮進的2024年,為我省實現“十四五”既定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新年啟程,吉林人民定會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干,奮力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本報記者 趙廣欣 楊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