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兩側車輛停放有序;一座座新建公園,為市民提供日常休憩的舒適空間;
大街小巷、廣場、景區,文明風尚抬眼可見,潤物無聲;
等候乘車的市民自覺排隊,看到垃圾撿起后放入垃圾桶,斑馬線前文明禮讓;
……
一幅幅以文明為底色的美麗畫卷正在遼源大地上徐徐展開。
近兩年,遼源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統籌推動文明培育和文明實踐等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著力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正能量更加強勁,新風尚更加彰顯,為遼源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從細節出發,見證“氣質里的文明”
2024年,遼源市委、市政府聚焦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問題,持續健全完善“12345+網絡輿情+信訪”民生問題發現和解決機制,全面完成6個方面36項惠民實事,人民生活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托起了這座城市的幸福感。
小小停車位,關乎大民生。遼源市把破解城市停車難題作為惠民實事重要事項強力推進,充分利用閑置建設用地、零星空地等資源,深入挖掘停車空間,打造“停車有位”新常態。福鎮大路停車場原來是一片閑置的建設用地,通過精心規劃,這里現在已經成為一處兼具功能與顏值的生態式停車場。據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長吳濤介紹,福鎮大路停車場建設面積為2200平方米,設計停車泊位86個,利用舊條石鋪筑的行車道,植草磚鋪設的停車泊位,還種植了花卉及部分綠化,與東遼河景觀帶有機融合。據了解,遼源市2024年建成永久及臨時停車場13處,增加停車泊位2390個,通過持續加大停車泊位供給,為民生幸福“加碼”。
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全面覆蓋、縱深耕耘,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文明種子播進市民心田。
從文明實踐到踐行文明,文明力量可感可觸
崇德明禮,開拓奮進。遼源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不僅有棉襪、琵琶、梅花鹿,更有觸達城市“神經末梢”的城市溫度。
翻開遼源市2024年的“民生賬單”,每一項民生實事的“兌現”都推動著百姓幸福指數的攀升。建立醫保服務站581個,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實現全覆蓋;市政數局全面實行窗口單位預約辦、延時辦、錯時辦服務,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63%,開展預約服務1828次、延時服務624次、錯時服務238次、幫辦代辦服務11955次、上門服務459次;免費水洗公廁全部實現24小時對外開放,并納入百度地圖App提供智能化導航……從民生細節出發,從細微之處著眼努力,遼源托起市民“穩穩的幸福”。
依托遼源6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文明實踐志愿者們聚焦群眾需求,豐富服務功能、延伸服務觸角,常態化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貼民心、聚人氣的文明實踐活動,引領這座城市掀起踐行文明的熱潮。
志愿服務花盛開,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榜樣樹新風,美德鑄城魂。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亮麗的外表,更在于向上向善的精神內核。
遼源市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動能,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全市21萬余名志愿者、2500余個志愿服務組織踴躍投身志愿服務活動,成為推動社會文明提升的強大正能量。
“中國好人”獲得者任桂梅充分發揮“五老人員”的光和熱,成立愛心工作室,2013年成立以來以幫扶救助貧困學子共圓“求學夢”為重點,資助貧困學生210人;東豐縣愛在鹿鄉志愿者協會發起愛心助學志愿服務項目,幫扶困境兒童500余名,捐資助學100余萬元,為困境兒童開啟了美好未來……
近年來,遼源涌現出全國文明單位24個、全國文明村鎮17個、全國文明校園1個、全國文明家庭1戶,省文明單位65個、省文明村鎮42個、省文明校園10個、省文明家庭4戶。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4人、“中國好人”12人、“吉林好人”標兵20人、“吉林好人”308人、“遼源好人”1350人……
如今,遼源日新月異的變化可看、可感、可觸,一個“內外兼修”的文明遼源加速崛起。遼源人正奮力拼搏,共赴文明之約,共享文明之果,繼續譜寫幸福遼源新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趙蓓蓓 通訊員 汪洋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