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臨街商鋪、街頭茶館、村口小賣店等老百姓喜歡“嘮嗑”的地方,白山邊境管理支隊興隆邊境派出所建立了7個“百姓說事點”,這種“開門說事”的模式,成為興隆邊境派出所服務群眾、打造平安轄區的一大法寶。
“樓上大晚上還有人蹦蹦跳跳,吵得我們沒法休息。”“小區院里有人遛狗不牽繩,嚇著孩子了。”類似這些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會在“百姓說事點”留言簿里吐露出來,民警根據群眾的留言一一解決。
張茂新是民主社區的社區民警,他在所管片區內設置了2處“百姓說事點”。在他看來,這些“點”不僅是群眾嘮家常的地方,還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集散地。
近日,張茂新來到超市買了兩大袋湯圓,“希望可以派上用場。”看著湯圓,他思量著下午即將進行的這次調解。當天14時,按照約定,雙方當事人準時來到“百姓說事點”。“先喝口茶,暖和暖和。”張茂新遞上了兩杯熱茶,“俗話說沒出正月都是年,誰也不愿意心里揣著疙瘩過年,是不?”看著沉默的雙方,張茂新打破了僵局。“所以,咱們今天有啥說啥,說開了回去都踏踏實實過日子。”
原來前幾天,劉女士和丈夫馬先生因為一點瑣事吵得不可開交,連續幾天的吵鬧聲驚動了鄰居張大娘。張大娘在“百姓說事點”嘮嗑時說給了信息員,信息員及時反饋給張茂新。
“每次發生矛盾她都無理取鬧。”“我無理取鬧?我等會就收拾行李,咱們離婚……”夫妻二人唇槍舌劍,張茂新不急不躁,不斷給雙方斟茶,“離婚不能輕易說出口,對孩子影響不好。”“不要總是因為一點生活瑣事就吵架,有什么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呢?”窗外寒風料峭,屋內春風化雨。兩個小時后,茶水喝了一大壺,雙方的火氣也降了一大截。馬先生當場向妻子道歉,表示今后一定改掉壞脾氣,劉女士也表示愿意原諒丈夫,夫妻二人重歸于好。張茂新連忙將準備好的湯圓拿出來送給二人。“咱們也圖個喜慶,送你們湯圓,祝你們夫妻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百姓說事點’的設置不拘形式,靈活多樣,如小區活動室、村衛生所、德高望重的居民家中等,都可以設立。我們還建立了‘派出所+法院+調解員+律師’聯動調解機制,民警可以運用網絡視頻等線上服務系統,建立、暢通群眾與法律專家的線上溝通渠道。”興隆邊境派出所所長譚凱介紹。
據了解,這些“百姓說事點”建立了信息收集、矛盾排查、糾紛調解登記等工作制度,放置留言簿,及時收集群眾訴求及轄區重要信息。自今年1月份“百姓說事點”建立以來,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3起,贏得轄區百姓的廣泛贊譽。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祖維晨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